首 页| 热点新闻| 基础知识| 风险测评| 国外保密  | 案例分析| 专题讲座| 法律法规| 教育平台| 在线咨询
  • 专项服务
  • 设计TSBPM
  • 商秘基线保护
  • 商秘深度保护
  • IP转移保护

福州市首例侵犯商业秘密刑事案件审结

2020-1-16    来源:东南网

        东南网1月16日讯(本网记者 林先昌 通讯员 吕颖)近日,鼓楼法院知识产权庭依法宣判一起侵犯商业秘密罪案件,此案件也是福州市首例侵犯商业秘密刑事案件。

        被告人李某、周某某、詹某某原系A公司职员,从A公司离职后加入B公司,利用从A公司带出的设计图纸生产同类产品并销售。构成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条侵犯商业秘密罪要满足以下条件:第一,相关信息属于商业秘密;第二,被告人实施了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;第三,给权利人造成的损失达到五十万元以上。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就上述三个焦点分析认为:涉案技术信息不为公众所知悉,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并有实用性,且A公司采取了合理保密措施,涉案技术信息属于商业秘密。3名被告人主观上存在故意,明知或应知可能会侵犯商业秘密,客观上实施了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,利用从A公司带出的设计图纸,生产出与A公司具有同样功能的设备,构成对涉案商业秘密的非法获取、使用。

        在权利人损失的认定上,法院根据案件实际情况,客观分析被告人行为给A公司造成的直接损失,部分采纳审计报告的结论,全面评估A公司两方面损失:一是侵权人实际履行合同对A公司销售额毛利润影响,二是因侵权人竞争导致特定订单差价损失,A公司损失共计747918.24元。最终法院判决李某、周某某有期徒刑一年,缓刑一年六个月,各并处罚金200000元;詹某某有期徒刑十个月,并处罚金100000元。

        福州鼓楼法院法官提醒:在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的当下,许多创业者与科技人才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开始创业。然而,法律意识的缺乏与对知识产权的漠视,导致部分创业者触犯法律底线,侵犯他人商业秘密。本案给李某等三人留下了深刻的经验教训,也为类似的创业者上了一课。本案被告人在庭审中所说,正是由于存在侥幸心理最终导致触犯法律。创新创业人才应当脚踏实地,时刻牢记法律红线,通过自己努力收获创业成果。同时,本案也为创新型民营企业敲响警钟,企业自身要加强对商业秘密及相关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,对涉密技术信息严格管理,通过与员工签订保密协议等手段,有效保护企业知识产权。创新的发展不仅需要法律的保驾护航,更需要全社会创业者与企业的共同推动。

 

  • VIP专享
  • 泄密风险测评
  • 风险比对
  • 泄密案例